1949年6月,初夏的时光在大别山的山脉中绽放。位于安徽、湖北、河南三省交界的这片山区,山峰秀美,树木苍翠,鸟语花香,令人心旷神怡。就在这样一个明媚的日子里,两名穿着军装的军人从安徽省当涂县出发,跋山涉水,历尽艰辛,终于来到了湖北省东北部、大别山南麓的黄安县(今红安县)。
他们在黄安县转悠了一阵,终于通过几番询问找到了目的地——桃花乡许家田村。村民们见两名军人走近,纷纷围了过来,窃窃私语,大家都在猜测这两位突然到来的军人究竟有什么事。眼见村民们的围观,两名军人便笑着上前,问道:“老乡,能不能告诉我们王文善家怎么走?”
“王文善?”年轻的村民们听了这名字,都觉得有些陌生,面面相觑,似乎记不起村里有这个人。正当大家困惑时,一位年纪稍大的村民忽然开口:“哦,王文善是王佑成老汉的大儿子啊!”听到这话,村民们恍若梦醒,立刻有人带领两名军人向不远处的王佑成家走去。
一路上,一些性子急的村民早已跑到王佑成家中,焦急地喊道:“王大爷,快,家里来客人了!”王佑成老汉今年已经65岁,长期在田间劳作,背脊略微弯曲,走路也显得有些不太灵便。听到有人喊家里有客,王佑成心中充满疑惑:“我家有客人?是谁啊?”
不久,军人们便走到了王佑成的家门口,而王佑成也从屋里走了出来。看到两名军人,他顿时愣住了,而两名军人则急忙上前,搀扶住他,笑着说道:“大爷,首长派我们来接您,他很想念您,首长现在就在安徽当涂县等着您!”
展开剩余78%听到“首长”二字,王佑成顿时愣住了,周围的村民也纷纷发出了惊讶的声音。见状,军人们接着解释道:“大爷,是您儿子王文善派我们来的!”
王佑成老汉这才恍若梦醒,嘴里喃喃自语:“文善,文善啊……”两名军人笑着点头:“对,就是您的儿子王文善!”此时,村民们纷纷向王佑成道贺,掌声雷动,场面热烈非凡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消息,王佑成眼中湿润,他赶紧邀请军人们进屋歇息,并迫不及待地询问儿子的近况。通过两名军人的描述,王佑成得知,儿子王文善已经改名为“王近山”,如今是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的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,战功赫赫,成为了二野的猛将。
在渡江战役后,王近山的部队正在安徽当涂县休整,准备随时进军大西南。听到这些,王佑成老汉满脸笑容,眼角含泪,心中对儿子的一幕幕往事不禁浮现,这些记忆带给他无比深切的情感。
这时,王近山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童年,家庭状况又如何?又是什么促使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?让我们继续了解王近山的成长历程。
王近山,原名王文善,1915年10月出生在湖北黄安县桃花乡许家田村(今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)。他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,兄妹四人,他上面有一个姐姐,下有两个弟弟。王近山的童年非常贫困,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牛,以减轻家庭的负担。
他的父亲王佑成,1884年生,是村里的一名泥瓦匠。自王近山记事起,他便深感生活的艰辛。一次,王近山为地主放牛回来晚了,地主竟然不给他饭吃。饿着肚子的他回到家中,发现家里空空如也,根本没有粮食。眼看着肚子饿得咕咕叫,王近山只能蹲在门口哭泣。
幸好,隔壁的婶娘看到他的可怜,心生怜悯,拿了一些食物给他,这才解了王近山的一时饥饿。多年后,王近山功成名就回到家乡,他始终没有忘记婶娘的恩情,特地提着二斤红糖前去拜谢。
王近山小时候,经常要为地主放牛,父亲王佑成每次交代他时,满是无奈与心疼:“儿啊,到了地主家,可得看清楚人家的脸色,手脚要勤快些,千万别偷懒,吃不到饭也别急着回来。”王近山答应道:“爹,您放心,我会干好的。如果地主家给的饭多,我就带回来给姐姐弟弟们吃。”
每次看着儿子走出家门,王佑成总会不禁流泪,因为他知道,这样贫穷的日子总没有尽头。然而,来到地主家,王近山发现,所谓的“金窝银窝”根本不如自己的家。他努力工作,然而地主仍然不给他吃饱,甚至动辄责骂。每次被责骂时,王近山总忍不住跑到没人地方偷偷哭泣,心里难以释怀。
尽管如此,艰难的生活环境锤炼了王近山的意志,也为他日后毅然投身革命奠定了基础。王佑成经常给儿子讲述历史故事,讲三国、岳飞、杨家将、水浒等,忠勇的将军和劫富济贫的英雄都深深印在了王近山的心里,激励着他不断向前。
时光流逝,转眼到了1927年,13岁的王近山已经成为地主家的长工。那一年,革命的火种在大别山熊熊燃烧(黄麻起义),王近山看着家乡发生的变化,心中激动不已。他和几个贫苦的小伙伴商量,准备一起参加革命。
但他们这些孩子没有武器,怎能闹革命?正当大家无计可施时,王近山从口袋里拿出一颗子弹。“我们有子弹,可以去地主家要枪!”王近山信心满满地说道。小伙伴们看着他手里的子弹,好奇地问道:“你从哪里弄来的子弹?”王近山答道:“这是我在放牛的时候捡到的!”
于是,王近山带领小伙伴们冲向地主家。地主听了他们的要求后,满脸鄙夷:“你们这帮穷小子,竟敢到我家要枪,我根本没枪,快走!”王近山冷静地回应:“没枪,给钱也行!”于是,王近山展示了他手中的子弹,威胁说:“如果不给我们钱,我就咬碎子弹,大家同归于尽!”
见王近山如此“狠”,地主被吓坏了,只得给了他们一些钱。小伙伴们欢欣鼓舞,领到了钱后,竟然又去其他村庄的地主家要钱,并买了几支破旧的枪,组成了红军游击队。
发布于:天津市